2019-08-17
在general collective market上看中一对黄色的耳环,因为那天穿了黄色的上衣,所以那对耳环在试的时候觉得合适,不过我没买。回到家一直在想,在ins上找到卖家,才买了那对耳环。
在逛的时候是被这个摊位背景布吸引的,应该是卖家自己画的,彩色的大花图案。
应该是很久以前,喜欢明亮的颜色,只是没有那么明确,彩色很美,黑白灰也可以很舒服。有想象过如果是自己装修的厕所,想画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上厕所的感觉会不会觉得清新脱俗?
和朋友逛街看到一些荧光色搭配的颜色我实在挪不开眼睛,或者是撞色搭配。
也尝试穿撞色的衣服,但是又很胆怯。
也想过自己的工作室的墙上可以画大花大叶子,上网搜过图片出来的都是儿童房的图案。我才意识到我喜欢有童趣感的图案。
家里小厕所迟迟没有画墙,也是在纠结,是森林还是可爱的图案,因为都喜欢,例如下面👇🏻这只中毒的青蛙。
也是看到了好看的狗狗床,才想到要买好看的布料給ammo做床的。逛ins会让你的生活有更多灵感。
最近新关注的账号,都是可爱的配色。抽象的图案,还有一些过于幼稚的卡通感。
大概写了一点为什么我会被那个摊位吸引。去general collective也是为了找灵感,看看玩手工的他们都在做什么特别的,也想过如果我也有一个小摊位,卖一点皮具之类的。之前还买过其他的东西,等哪天翻出来记一下。
说回那个黄色耳环,我把她的ins看了一遍。有点像要窥探别人的隐私,但是他们乐于分享,他们改变的过程佷有趣,会体现在照片里,会一点一点分享出来。
一开始她很开心的介绍说这个ins账号是她的手工品牌hark handmade,将会给大家带来她的手工作品。不久她说她头一回去了general collective market 觉得很棒,看到很多很酷的东西,可能有一天她会去申请一个摊位(配图是一副她做的耳环,应该是手捏出来的椭圆所以边会很圆滑也很厚,比较粗糙)。然后再过了一段时间,她兴奋/尖叫的分享说她将会在下次的general collective market!
这听起来很轻松。但是这个过程,说到底还是坚持下来才得到的成果。
她发自己以前做的耳环和现在做的耳环对比,用针扎洞的图案,她说她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才好看,她说“……first clay earring i made many years ago.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短短几个月的事情了,她坚持了好几年。然后她说,现在做的耳环运用了很多技巧,才有现在一些精美的图案。
除了分享她自己新做的耳环,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例如她叫hollie,八岁的时候觉得y看起来很丑,自己擅自改成了ie没想到这一改就是永远。
工作室的名字叫hark,其实是她全名字的开头的三个字母,k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是在一次bbq上一个陌生人想到的,她也没有想到这最后成为了工作室的名字。
她很想学textile design但是最后还是读了法律,现在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其实手工设计才是她最喜欢的东西。
洋人的艺术审美真的是天生的吗?不管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绘画也好色彩也好,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敏感,绘画或者手工艺品作为爱好真的是是最大的礼物。或者应该是色彩就在他们的眼里,从小潜移默化着影响他们,好像艺术天赋是标配,不说有多高尚的艺术价值但是整个人因为看到这些事物会更加热爱和坚定自己。
就像翻一个有趣的朋友圈,然后我翻到了她某一个晚上的自我焦虑,和第二天发说感谢昨晚大家的评论,看到她@fair and square(就是那个现在随处可见家居店都有卖的香皂牌子),然后我回去翻看了 fair a s的评论,完完全全被鼓舞到。
我也能想象得到,为了周日一天的market,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再除去平日的上班,这样的时间安排背后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行动力,而坚持一个几年的爱好,还需要耐心。而兴趣是最牢固的动力基础,好奇却是所有事情的开始。看过一个文章介绍一位华人工业设计师,她说那时工业设计不好生存,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说做一件事起码要持续10年,才能看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才能了解一个行业。感到愧疚,包括自己的职业,也才刚刚起步,还处于需要学习的状态,渴望吸收多一些的养分,爱好也终止于肤浅的爱好,并没有继续思考。
想到最近新番的动画片,背景是在某一天全人类突然全部变成石头,经过了几千年以后,男主角覆盖的石头突然碎掉了,他醒过来了,接下来想尽一切科学办法(收集硝酸钠?溶洞里面某种液体什么的忘记了)去腐蚀掉覆盖在朋友a的石头。他在石头里一直在每分每秒的记录自己到底经过了多少年,然后计划在某个初春说服自己醒过来,他最终想通为什么他能醒过来了,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思考,就像一直在算数一样。他坚信a也是因为某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还活着,意识还存在着,这是其他故事线。
扯得有点远了。共勉吧。
晚安。